近年来,蓬江区杜阮镇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生命安全”作为基层治理的底线工程,把“生活便利”作为民生服务的核心指标十大配资公司平台,通过“硬件补短+软件提质”,推动各社区探索出一条由“硬安全”夯实底板、向“软服务”延伸触角的善治新路径,真正把幸福写进了居民日常。
群华社区
硬安全筑牢设施防线,破解民生痛点
电动自行车充电难、充电乱是不少小区的治理顽疾,飞线充电、入户充电更是潜藏着重大安全隐患。群华社区党委以解决双龙小区居民的这一“急难愁盼”为切入点,用“硬措施”筑牢安全防线,彰显了基层治理的“硬核”担当。面对小区此前违规建设的简易充电桩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群华社区党委迅速启动“党建+治理”联动机制,基层党组织号召,政府部门响应,联合镇应急办、城管办、建设办等多部门实地勘察、召开专题协调会,明确职责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整改合力。
同时,社区党委牵头组织党员、志愿者入户走访、发放问卷,精准梳理居民充电需求,结合小区空间布局,与多部门共同制定出科学、安全又便民的景观充电桩建设方案——既符合安全标准,又兼顾小区环境美观。在社区推动下,双龙小区与中国铁塔公司达成合作,引入具备过载保护、断电报警、扫码支付等功能的智能充电设备,设备接入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实时监控;周边还增设了消防器材,从细节处杜绝隐患。从线路改造、设备安装到安全验收,社区党委全程跟进,最终让一批安全规范、操作便捷的智能充电桩在小区“安家落户”。
设施投用后,收获居民广泛好评。居民李阿姨说:“以前充电既不方便又担心安全,现在小区门口就能充,踏实多了!”小区物业负责人也表示,智能充电桩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还提升了小区管理效率。通过规范化建设和科技赋能,社区将安全隐患转化为安全屏障,为居民创造了更加安心的居住环境。
新旧充电桩对比
瑶村社区
软服务赋能应急技能,守护生命温度
“硬安全”是社区的“物理防线”,那么“软服务”便是居民的“隐形护盾”。瑶村社区聚焦“突发意外如何第一时间处置”的民生需求,以专业培训为载体,用“软服务”提升居民应急能力,让安全意识扎根人心。
为增强辖区居民、企业员工应对心源性猝死、意外伤害等紧急情况的处置能力,瑶村社区联合江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特邀急诊专家团队,开展了急救专题培训。培训覆盖餐饮企业负责人、物业人员、工厂安全管理员及社区工作人员等群体,直指生活与工作中的应急需求。学员们分组在模拟人上实操,专家“一对一”纠正动作偏差。“掌握急救技能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员工和客户的生命安全负责。”一位企业代表感慨。
瑶村社区不止步于“一次性培训”,更计划筹建“社区急救志愿队”,将培训对象从社区、企业延伸至老人、青少年,把AED使用、中暑急救等场景化课程送到家门口,让安全知识“长”在居民习惯里。通过提升居民的自我保护和互助能力,社区在无形中织就了一张“生命安全防护网”,让幸福感和安全感深入人心。
瑶村社区联合江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开展急救专题培训
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既要筑牢“硬安全”的铜墙铁壁,更要打磨“软服务”的绣花功夫。当急救技能成为居民本能、当生活隐患被逐一消解,社区便真正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治理升级。未来,杜阮镇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在“硬安全”上持续创新,在“软服务”上拓展内涵,努力打造更安全、更和谐、更宜居的社区环境,让每一位居民都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来源:中共蓬江区委组织部)
十大配资公司平台
倍顺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