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黑龙江经济运行情况4月25日公布,“尔滨热”流量依旧——全省接待游客、游客花费分别增长17.4%、31.5%。由于冰雪产业之外的亮点不多十大配资平台排名,黑龙江经济增速4.9%,落后全国均值。
经济增长动能趋缓,就业机会减少,导致人口外流的问题困扰黑龙江已久。去年全省常住人口减少33万人,降幅1.08%全国最高。陷入循环通道之中的黑龙江,要如何扭转局面?
-1-经济增速排名全国倒数第七去年以来,随着热梗频出,黑龙江省会有了“尔滨”的昵称。被流量加持、晋升为顶流网红城市,叠加亚冬会等体育赛事影响,哈尔滨冰雪经济带动全省文旅产业快速增长。
2024年黑龙江接待游客量增长29%、游客花费增长67%。今年以来,热度还在继续。一季度,全省接待游客8654.6万人次,增长17.4%;游客旅游花费1378.1亿元,增长31.5%。
与游客量、旅游收入同步增长的是文娱产业。今年1-2月,全省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同比增长17.8%——不过,这是黑龙江产业经济中为数不多的高增长点。数据显示,一季度黑龙江核心经济指标,绝大多数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
展开剩余86%按不变价格计算,一季度黑龙江GDP为3401.7亿元,同比增长4.9%,低于全国增速0.5个百分点。这个增速低于吉林、辽宁,在全国所有省份中,排在倒数第七位。
具体来看,黑龙江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3.6%、5.3%、4.8%——与全国均值相比,除了一产增速领先0.1个百分点外,工业、服务业增速分别落后0.6、0.5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去年同期(初步核算)的1010.7亿元,黑龙江今年一季度二产增加值为986亿元,绝对数值少了24.7亿元,即名义增速-2.4%,官方公布的实际增速为5.3%。(注:不变价计算的增速,为实际增速;现价指标计算的增速,为名义增速。)
事实上,一季度(名义增速远低于实际增速)的表现只是过去两年的缩影。2023年和2024年,黑龙江二产增加值的实际增速分别为-2.3%、-0.2%,而名义增速分别为-7.7%、-3.4%。
排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速高于名义增速——套用“GDP平减指数”——反映的信号其实是“库存积压、价格走低”,这自然会影响企业盈利和居民收入。
东北人均GDP曾全国最高,但到去年已垫底。近几年,黑龙江是东三省增长最慢的
-2-“一个县级市,一个学校就够了”与产业经济增长动能趋缓相对应的,是常住人口的连年缩水。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黑龙江常住人口3029万人,同比减少33万人,降幅1.08%全国最高。
把时间线拉长看,黑龙江2020年常住人口相比2010年减少646万人——主要是净流出所致。2021年至2023,黑龙江常住人口分别减少46万人、26万人、37万人——除人口净流出机械减少外,自然负增长也成为动因。2023年黑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6.92‰,全国最低。
“自然负增长”与日趋老龄化和少子化的人口结构互为表里,黑龙江遭遇双重夹击。
按惯例,中度(重度)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20%(3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4%(21%)。黑龙江正在由中度老龄化向重度演进——2020年到2024年,全省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从15.6%上升到19.4%。
同样是2020年到2024年期间,黑龙江0-14岁人口的比重从10.32%下降到8.4%,四年间少了1.92个百分点——可供参考的数据是,2010年到2020年十年间,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1.6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近四年少子化程度在加剧。
据财新网《学生荒来临》报道,东北师大教授刘善槐透露,“东北一个县级市,一年级学龄人口八九百人,要是不考虑学生分布,一个学校就够了”。这种现象或许会继续蔓延——到2027年,黑龙江估计有约10%区县小学生、约20%区县初中生不到千人,个别区县可能只有三四百名小学生。
老龄化和少子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既体现在劳动力数量上,更体现在劳动力质量、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等多方面。由于人口减少(尤其纳税群体减少),税收负担加重,政府面临更大压力,无法满足社会基本公共需求——去年黑河嫩江市公交停运风波即是例证。
总的来说,黑龙江陷入了“经济发展滞后、对人才吸引力不足、导致大量人口外流;人口对经济增长推动力不足、与发达省份经济差距持续增大”的循环怪圈。陷入螺旋通道的黑龙江,要如何走出来?
新世纪以来,东三省人口向外迁移速度加快,2010年以后,海南成为热门迁入地
-3-产业经济布局期待更多爆点黑龙江也想过办法。当地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拴心留人政策体系,留住适龄劳动资源”。2022年,黑龙江提出“通过培育产业、创办企业、增加就业,做到安业、拴心、留人,从根本上解决人员外流和人口减少问题”,但收效甚微。
黑龙江产业留人有理论支撑——这也是重点城市抢人核心逻辑——财新网《东北三省人口塌陷的逻辑在改变》一文透露,渤海大学教授赵建国曾撰文指出,人口负增长趋势、老龄化等短期内难以改善……东北三省应加快建立产业发展优势,是以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打造跨区联动的特色生态旅游产业集群,吸引人口回流。
2022年以来,黑龙江布局的“4567”现代产业体系响应了上述理论。具体而言,“4567”产业体系中的“4”,是指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4个新引擎产业,其中,数字经济排在首位。
2025年2月19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游客熙熙攘攘
只不过,近几年的产业经济数据显示,除了冰雪经济及由此衍生的部分服务业(包含在“7”中)增长较快之外,其他产业爆点并不多。而“4567”中的“5”,即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农机装备等五个战略新兴产业,尚未看到起势的苗头。
至于“4567”中的“6”,即能源、化工、食品、医药、汽车、轻工等六个传统产业,并未如规划所设计的“向中高端迈进,实现提质增效”——前述二产增加值名义负增长,即是例证。
与赵建国教授观点不太一致,上海交大中发院执行院长陆铭认为,随着制造业比重越来越低,产业留人逻辑需要改变。接下来,不仅是黑龙江、东北,乃至全国都要强调生活品质。地方政府要靠改善公共服务质量,靠改善城市环境、营商环境及社会治安等来“满足向往”。
以生活品质留人,倒也是一个逻辑。只不过,这条需要财力垫底的路也难走。常住人口流失及相伴的产业外流和住房需求下降,会导致人口流出地区企业税收、个人所得税、土地出让金等政府财力流失。所以,对于税收净贡献垫底全国的黑龙江来说,这同样也是个难题。
也许需要双管齐下:既努力以产业留人十大配资平台排名,同时也以生活品质吸引人——这种“既要又要”并非苛责,对于下挫良久的黑龙江来说,只有当地人、主政者“同心协力”,才有可能迎来春天。
发布于:北京市倍顺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