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强调,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逐步完善相关规划设计、技术装备、商业模式和管理规范,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助力园区和企业减碳增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7月11日,中国化工报记者就《通知》相关内容,采访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主任李永亮。
开展零碳园区建设势在必行
李永亮指出,近几年,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成绩斐然。今年5月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已经达到20.9亿千瓦,比“十三五”末翻了一番多,光伏、风电、氢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规模总量在全世界首屈一指。全国节能工作的进展也显有成效,石化化工行业无论是重点企业还是一些重点子行业的节能工作进展都十分显著。
“但我国的能源结构偏重,国内碳排放居世界第一位。为做好碳达峰工作,也为碳中和打好基础,开展零碳园区建设是必要的。”李永亮表示。
“以园区为载体,开展零碳相关工作是一个重要切入点。”李永亮认为,包括石化化工行业在内,目前中国工业相当大比例的产值和活动都发生在园区内,园区对于能源的利用包括梯级利用、物质的循环和再生利用,以及对土地、空间的节约、集约利用是最具先天优势的。
李永亮表示,化工园区内不同企业之间不仅物料可以互供,公用工程也能互通和共用。此外,他们在利用新能源时也会做大体量,有利于促进绿电等绿色能源的消纳,这些都是园区独特的优势。目前国内石化化工类园区已达700家,超过50%的行业产值都发生在园区内。因此,零碳园区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推动能源的绿色转型,引导一些碳排放量高的产业实现深度脱碳,同时能够促进行业对国际绿色贸易规则的适应,并参与相关规则的制定;另一方面可以探索零碳示范的样板和路径,而且对于区域发展的意义也同样重大。
形成相应商业模式
李永亮表示,化工园区在建设零碳园区时,需要逐步地完善相关的规划设计、技术装备,形成相应的商业模式,使其能够实现自我运转并进行规范管理,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实现碳中和或者零碳有2条主要路径:一是用能结构的调整;二是实现节能降碳。”李永亮表示,园区用能结构的调整或者转型,是实现零碳园区建设最重要的内容。
“在实施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降碳之后,调整和优化园区产业结构非常重要。”李永亮认为,因为对于能耗高、污染高且附加值低的产业而言,实现零碳园区的改造是非常困难的。这就必须鼓励园区加快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布局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相关产业。
“实现碳中和以及零碳,技术是迈不过去的‘坎’。现在很多工作的推进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或者障碍,都与科技创新不足密切相关。”李永亮提出,园区应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如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探索形成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发展深度融合机制,围绕低碳、零碳、负碳先进适用技术打造示范应用场景等。
李永亮还表示配资网站平台,园区应提升能碳管理能力,强化园区及企业用能负荷监控、预测与调配能力。
李永亮希望相关各方,包括地方政府、园区企业,还有发电企业、电网企业,以及第三方能源综合服务商等各类主体,都能参与到零碳园区的建设中。
建议积极申报国家零碳园区
李永亮建议,有条件的化工园区要对照《通知》的要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分析自己园区是否能够符合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如果园区有建设零碳园区的可能性,而且从经济性上来看预期合理的话,建议园区积极申报国家零碳园区。
据了解,在组织实施方面,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提出了地方政府组织园区申报建设零碳园区的相关要求,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建设,并加强评估总结。对于首批的国家级零碳园区,《通知》提出要有建设期。建设期满之后,由省级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一次评估,评估符合要求的,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评估验收。对于验收合格的零碳园区,将正式授予“国家级零碳园区”。
对此,李永亮解释说,零碳园区建设是以2025年为基准年,确定零碳园区建设期,围绕这个建设期构建指标体系,提出建设目标,明确零碳园区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不同阶段建设重点。
李永亮还表示,全社会的吨碳排放量比吨标准煤的指标大约是2,按照《通知》的要求,零碳园区的指标要比全社会平均比值低85%~90%,说明对园区零碳目标设定的要求非常高。园区需要开展大量工作,实现零碳园区建设。
倍顺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